(文字:李一博)近日,生科院生物技术支部在校团委,校学工及宣传部的精心组织下,完成了红色教育培训的延安之行。延安是万里长征的落脚点,是中国抗日革命的中心。通过几天的培训,了解到中共中央在长征后先后在延安的凤凰山、杨家岭、王家坪、枣园等地驻扎了十三年。他们艰苦奋斗和自力更生的岁月,让支部教师感悟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力量,了解了延安精神的内容、内涵和现代价值,更加理解当年为什么那么多人冒着生命危险要到延安去的原因;精彩的报告让老师们的思想有了一次洗礼和升华,尽管一些故事在课本里也学过,但这次来到延安却有了一种灵魂的触动。这种触动饱含对毛主席等伟人以及白求恩等国际友人的高尚情操的崇敬,也让我对纯粹奉献的产生一次深刻的思考。尽管只有短短几天的学习时间,但对个人的精神世界的净化作用却很明显,这必将对今后的工作态度和积极主动性产生重要影响。
整个活动安排的合理,紧凑。学习内容丰富,从革命旧址的参观、党校课程的理论学习到革命艺术的熏陶,为教师提供了一场场生动的现场教学,让大家受益匪浅。学习期间,也同时让大家感受到华农人朴实,敬业的一贯品质。几天的辛苦培训和现场考察,从每一遗址,每一物件,每一故事中切实感受到当年老一辈革命者开创新局面的不容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正是艰苦奋斗的具体体现之一。如今时代不同,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了改变,甚至有人不相信那个年代的高尚、纯粹和坚定。人们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了,但似乎少了当年吃苦耐劳的精神,往往迷惘于生活和工作中的小困难,更少了逆境中积极求进,自强不息,敢于拓荒的精神。对比延安时期的人们,我们在科研和生活中遇到的所谓困难,现在来看并非困难。“梅花香自苦寒来”,脚踏实地,撸起袖子加油干,敢于拼搏,勇于吃苦或许正是当下所需要的,通过奋斗,能在工作中有所突破,实现人生价值。
在探寻老一辈革命家历史足迹的同时,对心灵深处的又一次净化。一个人对同一句话在不同经历背景下的理解是不一样的,通过这次实地的感受和思考让大家更加清晰的理解到什么是白求恩精神和张思德精神,什么叫南泥湾精神和整风精神,什么才叫一个纯粹的人,什么叫革命情谊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也让大家更加体会到实事求是并不是一句简单的话,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等故事让老师们记忆深刻。
上个世纪,梁家河村还是一个贫穷的陕北小山村,在60年代末,迎来了北京插队的知青。他们斗志昂扬,带着青春特有的激情,团结一致,艰苦奋斗带领和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陕北小村庄,就是这样一群普通的北京插队知青,走出了我们新一代的国家领导人——习近平。在那个激情昂扬的岁月,在艰苦的环境之下,当年习近平带领群众战天斗地、摆脱贫困的实践生活让他完成了人生中的巨大历练,由一个懵懂少年走向思想成熟的青年,奠定了其坚毅的品格。身上闪耀的“坚定信念、一心为民、艰苦奋斗、实干担当、敢为人先、廉洁奉公”的梁家河精神跨越时空,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晚上在枣园文化广场东方红大剧院支部老师们感受了中国首部红色主题秀《延安 延安》。剧目以一个从上海来到延安的女大学生白雁鸣的视角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末,抗日战争时期爱国志士、救亡青年、革命军人奔赴延安,展开生产、生活、学习、战斗、恋爱、牺牲的故事。演出中设计传单见志士、红星送热情、红枣赠亲人、歌声迎宾朋、秧歌展风情、腰鼓舞雄风等多处观演互动环节,革命斗争年代的各种生活的生动写照带给观众颠覆性的观演体验。
一次延安行、一世延安情。枣园依旧在,杨家岭犹存,梁家河换新貌。通过体验式学习,了解了“延安精神”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包括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个方面的精髓,还有激昂奋进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无私奉献的工作精神等等。被这些所感动,更为这些精神所焕发出来的力量而折服。大家表示回来后好好工作,努力努力再努力,做个有意义的人,脱离低级趣味的人,努力为大家为学校做好服务。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让老师们感受到延安精神的内涵、内容和现代价值,让大家更加坚信和坚定作为教师的光荣职责和作为科技工作者的伟大使命。